腾讯香港云服务器
两个月之前的4月26日,阿里云迎来史上最大规模降价,全线%,存储产品的最高降幅更是高达50%。这突如其来的大降价,打得其它竞争对手晕头转向,也让正准备上云的我们直呼“幸福来的太突然”。
不过,直觉告诉我们,暴风雨才刚刚开始,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。果不其然,在阿里云宣布大降价后不到一个月,包括亚马逊、腾讯云、华为云、天翼云在内的几乎所有一线云大厂,都跟进降价,并且力度之大、范围之广前所未有,一轮“惨烈”的价格内卷陡然拉开序幕。
据笔者统计,短短两个月时间,包括云服务器、云网络、数据库、云安全等几乎所有核心云产品均出现了大降价,平均降价幅度竟然夸张地超过了30%!不得不说,阿里云实在太厉害了,仅凭一已之力,就把整个行业的价格都打了下来。以后,企业上云的“价格敏感度”将被进一步放大,没有价格优势的供应商会越来越难。
为了不断扩大市场规模,以阿里云为代表的行业巨头,不断通过优化产品组合、升级底层技术,以及改变付费模式等方式,想方设法帮助用户降低上云成本,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。过去20年间,为了降低用户上云成本,云厂商绞尽脑汁,不仅发明了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、专用软件,降低虚拟化开销,还不断提高规模效应、细化按需付费,再配合各种降价、试用手段,来让大家享受到更优惠的算力。
近几年,随着全球云市场价格内卷的不断加剧,一大批跟不上节奏的厂商被淘汰,市场份额不断向头部巨头汇集。强者恒强,弱者恒弱。现在,凡是云产品,只要价格不够优惠,就根本进不了企业的采购清单。价格门槛卷过了之后,才有资格进行下一轮的技术内卷。
然而,绝大部分中小玩家连第一关都闯不过,后面连卷的机会都没有。未来的云市场,一定是强者恒强、弱者恒弱,90%以上的市场会被少数几家大厂分食,中小玩家不得不陆续退场。这就会出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越是实力强、品牌美誉度高的大厂,其云产品价格越低,上云效率越高,而本应该靠低价获取市场的中小玩家,却由于基础设施薄弱,反而所提供的产品更贵,服务也更低效。
所以,从企业安全的角度考虑,上云一定要用既有价格优势,又能稳定提供服务的大厂,小厂价格没优势暂且不提,说不定哪天突然就没了。最近几年,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,放弃原有供应商转投阿里云,核心原因也在此。
企业之所以会上云,是因为云可以大大降低算力成本。过去二十年,由于云的出现,企业算力成本出现了断崖式下降。以阿里云所提供的服务为例,过去十年,阿里云的整体算力以平均每12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,但是用户获得算力的成本却在持续降低。可以说,降低算力成本是推动云产业发展的核心源动力。
因此,为了不断扩大竞争优势,云厂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启动一轮大降价,亚马逊曾在一年内降价10多次。过去10年,阿里云也把计算的成本降低了80%,存储成本更是降低了近90%。这让各大厂商不得不紧跟亚马逊们步伐,进一步降低用户上云成本。现在,云厂商如果不能想方设法为客省钱,就意味着被淘汰。然而,价格并不是企业上云决策的关键因素,技术才是!
一切竞争,最终都是人才密度的竞争,云、芯片、AI无一例外。帮客户省钱,绝非缩减自己利润这么简单。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底盘和持续创新的能力,低价圈地的市场策略一定难以为继。企业上云不可能只看价格,安全性、可靠性、易用性等核心技术指标,才是企业更关心的关键因素。
回看历史,我们不难发现,目前国内云厂商前三的阿里、腾讯、华为,他们的起步并不算早,甚至有点晚。它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,成为中国企业上云绕不开的必选项之一,是因为它对技术的坚持。与息壤等大多数中小云厂商不同,阿里云、腾讯云们自创立至今,始终将自主研发放在首位,核心技术迭代速度遥遥领先。
比如,阿里云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和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IPU,等等。这些产品组合使用,可以让数据库、大数据和AI及高性能计算、视频编解码等场景性价比提升80%以上。加上每年不断沉淀的稳定性和安全能力,以及规模化带来的正循环,都让大厂的云计算越来越好用。
也就是说,我们之所以会对阿里云们青睐有加,不仅仅是因为它价格优惠,更因为它的技术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。而随着企业核心业务对云平台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,拥有核心技术的阿里云会越来越受欢迎。
在卷了近20年之后,大家都以为云产品的价格已经降到了极限。然而阿里云总能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认知。前不久,阿里云又推出两款新产品,在新技术加持下,降价幅度再创新高:ECS企业级通用算力型U实例,价格对比上一代主售实例最高降价40%;对象存储预留空间产品,价格最多降价70%。
与此同时,阿里云还上线了很多先进的开发软件,以帮助用户提升开发效率,并通过不同云产品的排列组合和“会员卡”制度,针对客户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个性化省钱方案。巧用这些工具和策略,能让我们的上云成本大降低。因此,如何配置出适合自己业务场景的最佳上云方案,非常考验我们的智慧。从整体策略的角度考虑,笔者有如下建议:
免费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之一。产品好不好,试试就知道了。在不能确定厂商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是否过关之前,先免费试用是最佳选择。据极客网统计,目前阿里云有100多款核心产品的免费试用,覆盖云原生、AI、安全、开发工具、迁移和运维管理等多个品类,免费时长多达3个月。甚至腾讯香港云服务器,还有部分ECS实例的免费试用期长达一年,PolarDB数据库还不定期推出永久免费试用活动。因此,企业在正式上云之前,免费使用这些试用产品,可以实现0成本调试和无缝过渡。
不同应用场景,所能使用到的产品组合大不相同。不同产品的单价,以及降价幅度也相差很大。还是以阿里云为例,在阿里云降价的产品中,弹性计算7代实例和倚天实例降价最高20%,存储OSS深度冷归档相比此前最低档价格低50%,网络负载均衡SLB和NAT网关降价15%,数据库RDS倚天版降价最高40%,视频云和CDN降价最高20%,安全Web应用防火墙降价最高30%。在绝大部分业务中,并是所有产品都需要用上,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、预算,结合云产品价格,做合理配置,最大化降低部署成本。
在很多情况下,企业的算力需求是动态变化的,比如电商在618大促时,往往短时间内就需要远超平常的算力,10倍20倍都有可能。然而,这些增量需求很可能在未来的24小时内释放,重新回归常态需求。如果企业为了一天的需要而购买了一年的服务,无疑是巨大的浪费。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就可以选择弹性算力,按需付费。而在目前主流的三大云供应商中,阿里云的按小时弹性售价是最低的。用户完全可以20%的机器长期使用,剩下80%的机器弹性申请。大部分企业的业务高峰也就五六个小时,为了提高技术容错概率,满打满算每月使用310个小时就非常宽裕了。相当于包月价打了个六五折。
除了以上三大原则,企业上云还可以基于按量付费搭配“节省计划”。节省计划相当于一张按量付费的折扣卡,客户通过承诺1年/3年/5年的消费金额,获得针对按量付费的折扣,将按量付费成本将至近似包年包月的区间。同时为了缓解客户现金流压力,购买节省计划支持0预付、半预付、全预付的支持模式,方便客户灵活使用。
2023年了,阿里云终于开了个好头,把以前朋友推荐时总说的“贵有贵的道理”变成今天的“好用不贵”,希望各大厂商也卷起来,像阿里这样把价格打下来,实实在在普惠算力,这才是科技公司的使命,也是我们这些用户支持你们的原因呀。